-
庆祝全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术年会创立十周年全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术年会自1985年创办以来,已走过了十年的光辉路程。她经历了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科学文化蓬勃发展的伟大年代,为电力工程高等教育和电力系统学科的进步谱写了一曲曲...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韩晓言,韩祯祥
本文在基于多Transputert系统结构的并行处理计算机上,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的并行算法进行了研究。对所提出的并行算法在数据传输型并行计算机上的并行性能作了分析,提出了较好的通信方法。本文提出的并行算法具有较高的并行性能,在多Transputer系统结构的并行计算机上是有效的。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57 ] - 汪寿基,吕林,郑宗强,李远弘
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智能控制系统,对具有双变量的同步发电机组的转速及励磁进行综合控制。计算机仿真及动态模拟试验结果都表明,它的控制效果大大优于传统的转速与励磁控制方式。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1 ] - 陈亚民
本文根据派克方程导出一组描述同步发电机电磁暂态过程的实用方程。这组方程计及转子转速变化对发电机电势的影响。用这组方程分析计算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过程和机电暂态过程可以提高计算精度。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66 ] - 杭乃善
本文中,对电力系统经济调度中梯级电站的水系耦合,提出一种在等微增率方程中也计及水系耦合影响、可利用稀疏矩阵技巧、又具有分解协调作用的算法,并提出了梯级电站经济运行的算例。算例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的收敛性、计算速度和计算结果的准确度均令人满意。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6 ] - 蔡超豪,蔡元宇
本章讨论了利用多层二次神经网络计算配电网线损的方法,其精确度远远高于常规的回归分析法。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3 ] - 李兴源,胡明飞,苏翼德,蓝安秀,黄耀群
文献[1]对双Y移30°绕组交流励磁机的四种运行方式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用富里叶级数对双Y移30°绕组交流励磁机的电压和电流波形进行谐波分析。根据位移角和换相角及电机参数,可以计算双Y移30°绕组交流励磁机的电压和电流波形以及整流输出特性。并将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双Y移30°绕组的交流励磁机比不移相时具有较好的性能。该成果已在生产中应用。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赵宏伟,任震,黄雯莹
本文根据MARKOV过程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确定BES系统蓄能容量的方法。它直接在裕度停运容量模型的基础上,以缺电频率和电力不足概念(LOLP)为约束条件,给出了系统的最优蓄能容量及逆变器的额定功率。最后,以IEEE-RTS为例作了计算、分析。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91 ] - 桑在中,潘贞存,戴方涛,张尔桦
本文按照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导出了在不使用三相电流互感器、零序电流互感器的情况下,提取三相电力系统中零序电流的方法,设计出了结构简单、投资较小,可以安装在安全绝缘距离之外的零序电流传感。该传感器可以应用于小接地电流系统中实现单接地自动选线,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推广至其他传感器的设计。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9 ] - 胡能正
本文分析了“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指出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如何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通过各种教学环节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作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提出提高“发电厂电气部分”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1)使学生对“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的特点和系统有正确的认识;(2)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抓重点讲难点进行启发式教学;(4)运用物理概念来分析问题;(5)组织好现场教学。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3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