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登俊,刘瑞芳,胡敏强
本文运用有限元方法 ,在完全模拟同步发电机实际运行工况的条件下 ,通过精确计算发电机内部电磁场的分布情况 ,计算了同步发电机的基本特性曲线 ,包括 :短路特性、空载特性、负载特性、调整特性和外特性。本文的计算方法可被用于大型发电机设计阶段的性能预测和优化设计等工程应用中
2003年02期 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薛蕙,杨仁刚,郭永芳
小波包变换 ( WPT)建立在二进小波变换的基础上 ,理论上可以实现信号频带的均匀划分 ,可以更好地提取信号的时频特征 ,但是小波包变换得到的频带不是按频率大小连续排列 ,给实际的信号分析带来混乱。本文利用离散傅立叶变换原理分析了向下采样对信号的影响 ,分析了小波包变换得到的频带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 ,分析 WPT频带划分的特点 ,通过仿真验证 ,本文得到的结论是正确的 ,从而为小波包变换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3年02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0 ] - 苏斌,董新洲,阿德南,贺家李
复杂电力系统发生复故障时 ,方向高频保护可能正确动作也可能不正确动作 ,而继电保护的不正确动作将直接危害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了检验方向高频保护在复杂电力系统发生复故障情况下的动作性能 ,本文采取理论分析和 EMTP仿真相结合的方式 ,对各种方向高频保护及其方向元件在区内外同时发生故障和区外发生复故障两种故障情况的动作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多数复故障情况下 ,方向高频保护能够正确动作 ;但是当区内经高阻短路并伴随区外不对称故障时 ,某些方向高频保护可能出现拒动
2003年02期 9-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仝庆贻,颜钢锋
混杂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是近年来新兴的领域。本文介绍了混杂系统的建模和特点 ,及其现阶段在电力系统安全经济综合控制、紧急控制和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等方面的应用 ,并分析了这些应用中的一些技术和理论上的难点和研究方向。展望了混杂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认为虽然混杂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还处于初步阶段 ,但由于电力系统为典型的混杂系统 ,故混杂系统将在电力系统中取得更为广泛的应用。
2003年02期 14-1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袁贵川,程利,王建全
在电力市场化的今天 ,如何准确地进行电价预测 ,是市场参与各方都十分关心的问题。由于电价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较好的预测方法。本文简要叙述了数据挖掘技术的特点。在详细分析了电价的特点和考虑到电价与负荷的强相关性之后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挖掘中时间序列相似性研究的短期电价预测方法。采用序列分段平均值技术进行降维。最后利用加州电力市场的数据做试验 ,试验表明该法是有效的
2003年02期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0 ] - 冯宇,张军国,张慧媛
TCSC旁路的目的在于当系统发生故障时抑制短路电流、减轻氧化锌避雷器 MOV能量吸收的负担 ,使 MOV不致工作在太高的保护水平 ,从而在选择设备时 ,降低MOV的投资。因此 ,当故障发生时 ,快速有效的起动旁路模式十分重要。本文就能耗与能耗梯度两种旁路起动模式做出分析对比 ,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并借助数字仿真予以验证
2003年02期 24-2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正,敬东,赵强,颜泉
比较了北美电力系统可靠性委员会 ( NERC)新旧两种控制性能评价标准 CPC与 CPS/DCS,提出了对现行AGC系统基于 CPS/DCS标准的改造方案 ,建立了两区域互联电力系统的仿真模型 ,分析了新控制方式的控制性能效果 ,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 ,为大区互联电网AGC达到 CPS/DCS新标准提供了一种有效控制方法。
2003年02期 27-3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龙英文,赵光宙
本文对串联电网调节器进行了建模 ,提出了离散最少拍控制策略 ,调节电力电子开关模式 ,以获得预期的平衡电压 ,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2003年02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中明,李建平,张鑫,韦钢
本文提出了 ANN在电力系统中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基于优化理论 ,采用改进型 BP算法 ,该算法学习精度高 ,收敛速度快。通过仿真算例证明了该算法的优点 ,并将训练结果应用到了配网规划的实例中 ,验证了 ANN在中期负荷预测中的可行性
2003年02期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0 ] - 顾洁
小波分析是一种新兴的数学工具 ,它能任意地提取短期负荷序列的细节。通过使用小波分析 ,可以在任何水平上分析短期负荷序列 ,它对信息成分采取逐渐精细的时域与频域处理 ,尤其对突发与短时的信息分析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将小波分析引入了短期负荷预测 ,针对电力系统本身具有的负荷以天 ,周 ,年为周期发生波动的特点 ,使用周期自回归模型有选择的对分解序列进行预测 ,并对直接使用周期自回归 ( PAR)模型的预测结果及先使用小波分析处理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实例显示这种方法提高了预测的精度
2003年02期 40-4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7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4 ] |[阅读次数:0 ] - 刘为,顾洁
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设计中有重要的意义 ,利用模糊神经网络的方法进行电力负荷预测是国际上近年来很热门的一个方向。本文在传统的 BP神经网络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短期负荷预测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高木 -关野模型 ,以某供电局 2 0 0 0年的负荷实测值建立模型 ,进行了负荷预测 ,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分析表明 ,这一模型应用于短期负荷预测能获得较高的预测精度 ,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2003年02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周玲,龚春英
本文对新研制的 1 k VA1 1 5 V/40 0 Hz三相静止变流器的直直部分(5) ,即并联双管正激电路的拓扑结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分析、介绍。并给出了脉冲变压器参数设计要点、实现方法及样机实验数据和波形。结果表明 ,该系统具有高效率 ,高功率密度 ,体积小重量轻 ,性能优等特点 ,尤其在实现静止变流器的模块化结构方面 ,有较好的应用前景(2 ) 。
2003年02期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屈稳太,诸静
针对大型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中图像传输的关键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图像分形编码方法。该方法既利用了图像分形压缩的高压缩比特性 ,又利用了遗传算法的快速搜索特性 ,克服了图像分形压缩算法时间开销大的缺点。文章对基本的分形编码方法与基于遗传算法的分形编码方法以及和基于 JPEG2 0 0 0的编码方法做了比较。对遗传算法提出了扩大的可变的搜索空间 ,有效地避免了遗传算法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产生超级后代及失去优秀个体的可能
2003年02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徐荆州,卢毅
传统的遗传算法定位局部放电点易出现早熟现象而陷入局部最优解 ,本文针对这一情况 ,引入退火算法和聚类理论 ,通过实例证明 ,该方法能使计算跳出局部收敛而达到全局最优的目的 ,具有较好的收敛特性 ,能够克服传统算法的缺点
2003年02期 58-6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张锋,江道灼
配网系统中 ,在向专线用户或综合负荷供电的分支馈线与主干馈线交接处 ,常常装有特殊形式的隔离开关。针对这种实际情况 ,目前基于变结构耗散网络理论的负荷均衡化算法 ,存在无法充分发挥上述特殊隔离设备操作灵活性从而取得更优解的问题。故通过引入虚拟开关概念 ,对上述特殊形式隔离开关进行建模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变结构耗散网络理论的负荷均衡化改进算法。算例分析表明 ,此改进算法可以充分发挥此类特殊隔离开关的操作灵活性 ,从而能够选出负荷比率最高的优化运行方案
2003年02期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钱建华,陈柏超
电气化铁路自然功率因数低 ,现有的并联电容补偿方式难以使系统达到标准要求 ,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用磁阀式可控电抗器调节电气化铁路系统的无功功率 ,主要需要解决的内容有非线性电路的无功功率的测量和快速调节 ,保证功率因数保持在 0 .9以上。以利用直流电流控制铁芯的磁饱和度来达到平滑调节目的的磁阀式可控电抗器为补偿元件 ,晶闸管为执行元件 ,用 80 C1 96KC单片机进行控制 ,保证了补偿的快速性、准确性、合理性。实验和样机试运行均表明 :该动态无功补偿系统能快速补偿系统无功 ,使功率因数保持在较高水平 ,很好地改善了供电质量 ,提高了供电系统的经济效益
2003年02期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7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7 ] |[阅读次数:0 ] - 顾德英,季正东,张平
利用 MATLAB软件中的动态仿真工具SIMULINK,构建了异步电机的仿真模型 ,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所建电机模型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2003年02期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王云岭,高建树,刘利
采用软件对传感器特性进行补偿处理 ,可提高传感器的性能指标 ,省去复杂的硬件电路 ,简化装置 ,降低成本。该装置可提高测量精度 ,增加功能 ,提高自动化程度 ,给学生提供大量实际动手机会 ,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智能化传感器的了解
2003年02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长胜,张炳达,谢世伟
在变电站培训仿真系统的个体培训模式和师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 ,提出并实现了协作培训模式。通过优化设备图元的数据存储结构与传递路径 ,使状态信息的流动更为快捷。采用 Direct X技术实时传送语音 ,使协作间的沟通更为便利
2003年02期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张庆超,耿超,段晖
利用小波变换在信号处理方面的时频分析能力和神经网络对任意非线性函数的普遍的逼近能力 ,提出了一个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电力系统故障段辨别方法。故障诊断系统依据保护继电器和断路器的采样信息估计电力系统中故障段的位置。仿真结果显示 ,小波神经网络故障诊断系统能正确估计电力系统单一故障和多重故障的位置 ,即使在电力系统中存在保护继电器和断路器误动或拒动的情况下 ,小波神经网络也能给出合理的结果。测试结果表明 ,小波神经网络在电力系统警报处理系统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03年02期 80-83+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郑培磊,程浩忠,杨镜非,潘峰
本文讨论了数字化电气信息实验平台的开发与实现。平台采用面向对象思想分析了电力系统 ,以通用关系数据库为后台 ,结合 ODBC应用程序接口 ,建立了丰富的计算模型库。本平台具有运行稳定、计算迅速、结果准确的特点
2003年02期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明,周凤余,李贻斌
本文给出我们研制的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抄表与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组成。从实际的应用情况来看 ,该系统的工作可靠、性价比高 ,是一种很适合于广大农村实际的抄表管理系统
2003年02期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慧芬,田质广,王慧,桑在中
迅速准确地查找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线路和故障点的位置 ,已有不同原理的选线定位保护应用于我国电力系统中。本文提出了“S注入法”选线定位新原理 ,基于该原理的 TY系列选线定位保护已大量运行于国内电力系统 ,本文重点对该保护在实际应用中所遇到的电压互感器的接线方式进行了详细分析。这些接线方式除适合“S注入法”外 ,还具有消谐功能
2003年02期 92-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代波
本文主要针对日益复杂的电力系统通信网络 ,利用迪杰斯特拉 ( Dijkstra)算法求出指定的一个源节点到其他各节点的最佳通信路径 ,并用 Delphi5 .0计算机语言实现该算法 ,从而达到优化通信网络性能的目的。
2003年02期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马玉良,赵光宙
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粗糙集理论、人工神经网络、模糊集理论的发展及其在电力系统故障诊断领域中的应用 ,并对其他一些智能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这些方法为电力系统的故障诊断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
2003年02期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7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