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存;余贻鑫;
电力系统中的相量测量单元(PMU)可以实现电网部分相量(如节点的电压相量)的实时异地同步测量与传输。为充分发挥含PMU的广域量测系统(W AM S/PMU)在电力系统安全预警、保护与控制中的作用,研究了节点相角-电压空间上保证暂态稳定的动态安全域的边界性质。研究表明,对于既定的事故和事故前、后系统图形,相角-电压空间上实用动态安全域的临界边界同样可以用一个或极少数几个超平面近似描述。节点相角-电压空间中的实用动态安全域边界的拟合具有非常好的精度。基于这样一个安全域和W AM S/PMU提供的节点信息,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相角-电压空间的任一增长方向上的稳定裕度。也可以通过可视化,在线观察目前运行点距既定预想事故下稳定边界各个方向上的距离。
2005年06期 1-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67 ] - 金华征;程浩忠;翟海保;
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网规划需要综合考虑电网的投资费用、运行费用和切负荷费用,所以有必要计算各规划方案的最小切负荷费用。通过建立以切负荷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提出了逐步经济切负荷法。该方法是一个逐步消除系统过负荷的迭代过程。每一次迭代中引入经济有效度指标来综合考虑候选节点的切负荷有效度和单位切负荷费用,并以此确定一个切负荷最佳节点以及该节点的切负荷量。当系统再无过负荷时,就终止迭代。此时,所有切负荷节点上的切负荷费用之和即为系统最小切负荷费用。算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与电力市场下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形相吻合。
2005年06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5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70 ] - 佟来生;吴广宁;舒雯;温凤香;何恩广;
变频调速系统输出的脉宽调制波含有丰富的谐波,谐波引起附加损耗,使交流牵引电机运行温升增加,导致绝缘加速老化,缩短其运行寿命。文章利用M ATLAB软件建立了变频调速仿真系统,对影响变频牵引电机谐波损耗的逆变器参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种用谐波总损耗因数表征谐波损耗的方法。
2005年06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5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64 ] - 何继爱;王惠琴;
空间矢量PWM调制,它具有线性范围宽、高次谐波少、易于数字实现等优点,在新型的永磁同步电机驱动器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分析了空间矢量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空间矢量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并在M ATLAB 6.5/S IMUL INK 5.0环境下对变频调速系统进行仿真实现。
2005年06期 14-1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7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2 ] |[阅读次数:89 ] - 黎静华;栗然;
A gen t和多A gen t系统已经成为计算机科学和分布式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该文重点介绍了基于多A gen t技术的操作票生成系统的模型的建立,研究了通过A gen t选择意图模型来实现操作任务的规划,以及对单个A gen t的推理机制和知识库中的符号化描述,并讨论了A gen t自学习及多A gen t之间的交互通信等问题。开发实现基于多A gen t变电站倒闸操作票生成系统,在某变电站得到良好的应用。实践表明,基于多A gen t系统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特别是基于A gen t选择意图模型来实现操作任务的规划更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2005年06期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72 ] - 王瑞明;蒋静坪;
为了提高感应电机伺服驱动系统控制性能,结合传统P ID控制策略和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的优点,设计了一种在线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的交流伺服系统,并且分析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通过仿真和具体实验分别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不论对于调节还是设定值跟踪,均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而且对感应电机伺服驱动系统有很好的抗干扰性能和较强的鲁棒性,使交流伺服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静态性能,控制策略切实可行。
2005年06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4 ] - 俞红祥;林敏;纪延超;
为保证敏感负载的高稳定电能供应,提出一种应用于三相单开关AC-DC Buck变换器的新型谐波抑制脉宽调制技术。通过简单的前馈方式,可以消除整流输出电压包含的所有低次谐波。因此传统二极管整流桥采用的大容量滤波电容被去除,显著抑制了交流输入电流的脉动和谐波成分。尤其是新PWM技术的任意谐波消除能力实现了对交流系统不对称以及谐波畸变的适应能力。文中分析和推导了调制函数的解析式,并给出了详细的实现方案。2 kVA样机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技术对谐波电压的良好抑制能力。
2005年06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3 ] - 吴宏晓;侯志俭;
为了克服传统BP神经网络在结构设计和学习算法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免疫小波网络(IW N)来预测电力系统短期负荷。在IW N的设计中,根据共生进化和免疫规划原理,提出共生进化免疫规划算法,可以自动确定小波网络隐层神经元的数量和参数。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的算例计算表明,与传统的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2005年06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6 ] - 李彩霞;李建林;李淳;张仲超;
针对电力电子装置应用给电力系统带来谐波污染和功率因数下降的问题,讨论一种BOO ST型电流连续功率因数校正器,通过M ATLAB的仿真,分析了这种电路的电磁兼容问题,并给出了谐波抑制的若干方法,完成了样机试验。实验证明这种方法成本低,性能好,容易达到各项EM C标准,适用于中小功率电源。
2005年06期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9 ] - 顾颖杰;汤洪海;刘艳红;李春文;
为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能,同时消除负载对供电系统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复合神经网络的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APF),并将其应用于配电系统的谐波治理中。采用复合神经网络组成APF提取控制回路,它分为补偿信号提取回路和逆变器控制回路两部分。前者确定电流中的谐波成分,后者通过对PWM逆变器的输入信号的调整使逆变器提供更精确的补偿。仿真结果表明,复合神经网络控制的有源电力滤波器能够显著降低供电系统中的畸变,且反应迅速,补偿精度高,效果稳定。
2005年06期 39-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66 ] - 葛少云;巫卿;闫大威;王澍;
城市中压配电网联络线优化的过程中,不同的变电站遍历顺序,可能带来不同的联络线优化方案。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全局优化同局部优化相结合的双层优化方法。第一层优化是在整个规划区域内,应用遗传算法搜索可能的变电站的遍历顺序;第二层优化是按照第一层优化确定的遍历顺序,应用网络图论中的最小权匹配算法分别对每一个变电站与其相邻站之间的联络线进行优化。最后以规划区内所有联络线总投资费用最小的方案作为最终的联络方案。根据本文算法开发了相应的软件,通过计算规划实例,得出了满意的联络方案,表明算法有效。
2005年06期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60 ] - 毕研秋;周文连;张大海;江世芳;
小波神经网络已经被应用于电力系统,并且表现出许多优良特性。但是人们对于小波神经网络的缺点却认识很少。首先介绍小波神经网络的原理,离散神经网络和连续小波神经网络的概念和特点,然后探讨了连续小波神经网络的收敛性能。研究指出,由于小波函数和S igm o id函数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当连续小波神经网络采用BP神经网络的初始化和训练算法时会出现收敛性差的问题,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最后本文给出了几种改进连续小波神经网络收敛性的建议。
2005年06期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96 ] - 叶满园;
为了降低电源电流中的谐波成分,减少电网污染,提出一种采用相移变压器的双桥18脉冲整流器拓朴结构,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并且分析了相移变压器的功能以及消谐原理,最后对这种拓扑结构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整流器系统具有优良的工作性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005年06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4 ] - 周厚奎;张昱;金心宇;
正确提取电网谐波是进行电能质量分析的前提。根据电网谐波中既存在稳态谐波分量又有暂态谐波分量的特点,将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方法结合起来对电网谐波进行分析,得出谐波分析的傅里叶小波综合算法。通过对单独傅里叶变换以及单独小波变换的对比分析,得知该文算法的优越性。同时通过对具体信号的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2005年06期 59-6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6 ] |[阅读次数:65 ] - 程伟;徐国卿;牟龙华;
简单、快速、准确的故障测距是电气化铁道牵引网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利用线路单端电压及电流的测量值来进行精确故障定位的新算法,该算法采用分布参数模型,精确考虑了分布电容对测距算法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测距算法的精确度。针对牵引网供电臂距离较短的特点,对故障距离函数进行线性化处理,在保证精度的同时,提高了算法的简洁和快速性。通过电磁暂态仿真引擎(EM TDC)仿真验证,该算法基本不受过渡电阻、故障发生角等因素的影响,测距结果准确且鲁棒性强。
2005年06期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51 ] - 陈裔生;蔡泽祥;尹亮;刘德志;许志华;
根据变电检修管理的实际情况,针对现时工作票软件相对独立性与变电管理系统连接不紧密的问题,提出基于变电检修管理一体化运行的工作票思路。在此基础上开发一种可视化的基于电气主接线图的工作票软件,实现与变电检修管理系统“无缝连接”,保证生产流程的顺畅以及生产的安全和准确。
2005年06期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53 ] - 曹解围;毛承雄;陆继明;王丹;
针对配电系统电子电力变压器的特点,提出功率开关器件IGBT缓冲电路的设计方法,包括缓冲电路类型的选择及参数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几种电路结构和参数进行仿真,比较了它们各自的特性,总结出最佳吸收方案。仿真表明,所设计的缓冲电路能够有效钳制IGBT关断时的电压变化率和过电压。
2005年06期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8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53 ] - 陈卓;郝正航;邱国跃;许克明;
介绍了交直流电力系统关联测量分散励磁控制的建模方法和控制规律的求取,所得控制规律既可以分散实现,又能保证全局稳定且性能最优。通过一个典型交直流电力系统(EPR I-36系统)的小干扰稳定计算和暂态仿真表明,关联测量分散励磁控制下的闭环系统在功角稳定性、电压调节精度以及小干扰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常规励磁附加PSS。从特征值比较看,关联测量分散励磁控制下的小干扰稳定性可以接近全状态量反馈控制时的性能。
2005年06期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0 ] - 张丽艳;李群湛;余丹;
三相电压到二相电压间的对称变换可有效减弱负序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为此,给出了适用于任意接线牵引变压器的通用负序电流表达式,分析了阻抗匹配平衡变压器的负序特性,讨论了其不同负荷条件下一次侧电流不平衡度,并结合某牵引变电所的一组实测数据将其与YN d11接线牵引变压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阻抗匹配平衡变压器能有效减弱负序电流。
2005年06期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62 ] - 罗晓;王金凤;李小伟;赵金宝;
基于配电网分层模型,根据故障节点过电流的方向与潮流方向的关系,将故障信息矩阵与网基结构矩阵相结合改进了故障判断矩阵,通过搜索查找发生故障最小配电区域的父节点,可以快速、直观、准确地找到故障最小配电区域,从而确定故障点。
2005年06期 84-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61 ] - 贺星棋;周步祥;
为了使配电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反映网络的当前状态,将SCADA系统采集的实时信息映射到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上来,提出了四种可能的实现方案。从技术、经济、安全及实现难易度等方面分别分析、比较这些可能的方案,得出了各个方案的优缺点及局限性。最后根据现场实例,介绍了利用直接通信端口读取实现配电地理信息系统中实时数据更新的过程。
2005年06期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1 ] - 龙坤;陈亚军;唐俊;
介绍了应用频率响应分析法检测变压器绕组变形的两个实例。指出在检测中通过对前后频谱曲线的分析,能准确有效地发现变压器内部电气及机械事故隐患,对于变压器及电网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意义。但频率响应分析法不一定能够有效反映出变压器绕组变性发生单一扭动变形这类故障,绕组变形的诊断仍需使用多种试验手段综合分析和判断。
2005年06期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1 ] - 贾贵玺;齐乐;张炳达;
针对电力系统负载的多样性和时变性,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电力系统动态模拟的可控负载的设计方案。它采用双三相桥结构及脉宽调制控制策略,通过M atlab S im u link仿真实验,证明了该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2005年06期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57 ] <正>~~
2005年06期 100-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2005年06期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