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巧革;刘志刚;陈刚;
针对电力系统暂态振荡信号频率检测中存在的检测过程复杂、易受噪声影响且通用性不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orlet复小波谱峭度的暂态振荡信号频率检测方法。采用Morlet复小波对含噪暂态振荡信号进行小波分解获得小波系数;利用小波系数绝对值计算信号的谱峭度;最后,通过最大值检测方法实现对暂态振荡的频率检测。针对谱峭度对噪声适用范围不明确的问题,提出并定义相似度函数,用于分析算法对噪声的敏感程度。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通用性较强,且计算过程简单,检测精度可以满足实际需求。
2013年05期 v.25;No.118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68 ] - 李鸿儒;金炜东;胡立锦;
采用Crowbar保护会使电网故障时无功不足的情况更加严重,影响电压恢复,而且故障时,变流器直流侧母线会产生过电压,尤其是故障发生点接近风电场时,转子转速会出现较大的振荡。在DIgSILENT中建立了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模型,仿真分析了通过Crowbar保护电路投入使网侧变流器以STATCOM模式运行,并额外增加动态无功补偿设备、电网发生故障时增加直流侧耗能电路和附加转速稳定器这3种策略来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双馈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
2013年05期 v.25;No.118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3 ] - 李剑辉;李力;高超;杨燕;郭文涛;文福拴;
充裕度是衡量电力系统可靠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运行特征的日趋复杂,现有的一些简单而易于手工计算的充裕度指标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的实际需要。在此背景下,针对广东电力系统调度的实际需要,首先确定了电力系统充裕度评估分析的研究框架,明确了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之后,讨论了软件实现的总体原则和基本思路;最后,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平台和结构化查询语言Microsoft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Server 2000数据库实现了电力系统充裕度评估分析软件系统,主要包括发电容量充裕度分析、电力网络供电脆弱性评估和系统单元充裕度计算3个功能模块。将所开发的软件系统应用于广东电力系统,证明了其有效性。
2013年05期 v.25;No.118 1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3 ] - 刘晓娟;方建安;
电力系统电力消费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其预测的精度,得到更好的预测结果,首先分析了异常数据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对预测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基于M-估计的稳健回归预测算法。在该预测算法中首先选择恰当的目标函数和权重函数,接着利用泰勒展开对参数进行迭代估计,得到稳健的预测值,最后进行算例分析。算例数值表明该算法同传统线性回归方法相比,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预测结果能更好地吻合实际数据和未来的趋势。
2013年05期 v.25;No.118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8 ] - 赵岩;刘继春;杨威;林波;刘俊勇;
构建电力市场自律监管指标体系能帮助交易参与方事先自主地进行自律管理,约束和调整自身市场交易行为,满足监管部门对于交易规范性的要求。在分析现有电力市场集中监管特点基础上,提出面向市场参与者的自律监管指标体系,确定每个指标的评价标准,并利用改进的TOPSIS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算例根据电力市场运营的实际数据计算各指标值,进而实施综合评价,得到影响自律监管效果的关键信息集,为改进交易行为提供决策依据。
2013年05期 v.25;No.118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59 ] - 郑会军;付乔;
针对油纸绝缘变压器实际运行故障与油中溶解气体的相互关系,在实验室搭建了模拟变压器局部放电实验平台,研究了气隙放电的发展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29个局放统计算子中提取出6个独立的主成分因子,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统计得出了变压器油中局部放电产生的6种溶解气体含量与6个局放主成分因子线性相关,为变压器油纸绝缘故障诊断提供了判断依据。
2013年05期 v.25;No.118 31-3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8 ] - 洪莎莎;武迪;侯凯;
为提高柔性直流输电系统(VSC-HVDC)的暂态稳定性,建立基于同步坐标的暂态数学模型,设计了基于正常及故障工况的控制系统。针对VSC-HVDC的高阶阻频特性建立内外环控制器,并基于频域稳定分析法得出内环控制参数的设计方法,同时分析了对称短路故障时的系统响应,建立了基于两站通信的故障切换策略以及涉及从内外环控制器至阀控层的协调越限控制策略。基于PSCAD/EMTDC对VSC-HVDC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正常和故障运行时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以及控制参数设计方法的合理性。
2013年05期 v.25;No.118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60 ] - 肖龙;杨国华;周鑫;姚琪;朱向芬;智腾飞;王金梅;
针对目前有源孤岛检测法检测信道间相互干扰及注入扰动量对电能质量产生影响等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基于阻抗测量原理的孤岛检测方法。介绍了阻抗测量法的检测原理及孤岛判定依据,分析了信号发生器的触发位置、触发角等因素对多分布式电源干扰的影响及抑制,探讨了短路脉冲电流信号对分布式电源出线端电压偏差的影响机理。利用Matlab/Simulink对系统孤岛、并网运行状态进行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利用阻抗测量法进行多信道检测可以显著抑制干扰,降低对电能质量的影响,有效实现孤岛检测。
2013年05期 v.25;No.118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2 ] - 贾树森;李生虎;鲍正杰;
基于电压源换流器(VSC)的高压直流输电(HVDC)技术改变了电网结构和电压特性,影响所连交流节点低压减载的整定策略。为了保证交直流注入节点严重过载时的暂态电压安全,当负荷过载超出VSC定交流电压调节能力时,基于交流侧电压特性,将VSC控制方式从恒PV切换为恒PQ方式,以一定电压降落为代价,避免VSC因负荷过载而退出运行。当发生更严重过载时,为避免VSC退出运行,结合VSC过流保护,提出快速低压减载算法,用于保证持续供电和暂态电压安全。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2013年05期 v.25;No.118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0 ] - 郭园园;潘文霞;冯博;
大规模风电并网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影响。电池可以配合风电平滑其输出功率波动,将间歇式能源变成可调度能源,实现计划发电。针对电池参与调峰问题,通过对日前风功率预测和负荷预测情况进行分析,对全天24 h进行时段划分。在负荷低谷风电高峰期时,修正功率预测值,让电池尽可能充满,使得电池能够在负荷高峰风电低谷期响应调峰需求,达到削峰填谷的作用。仿真结果表明,修正预测功率值控制电池充放电,电池有较好的调峰效果。
2013年05期 v.25;No.118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5 ] - 赵振元;陈维荣;张雪霞;
切除发电机会减小系统的惯性时间常数,进而影响系统的暂态稳定水平。根据惯性时间常数变化对系统暂态稳定水平产生的影响和线性规划理论,提出了一种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紧急控制下最优切机控制的控制变量权值的取值方法。合理地调整切机控制量权值的大小,使经加权后计算得到的控制策略能够提高系统的暂态稳定水平,从而改进控制策略和控制效果,且物理意义明确。通过新英格兰39节点算例验证了所提出的切机控制变量权值取值方法的有效性。
2013年05期 v.25;No.118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7 ] - 杜辉;王清亮;张璐;南福东;
提出了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的配电网故障选线方法。利用经验模态分解对配电网单相接地后各条线路的暂态零序电流进行分解,得到有限个从高频到低频的固有模态函数分量,通过时频分析,准确定位故障时刻,比较各零序电流的最高频固有模态函数分量在故障时刻的极性,进行准确选线。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选线方法不受过渡电阻、故障时刻等故障条件的影响,可以准确实现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
2013年05期 v.25;No.118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69 ] - 于士斌;徐兵;张玉侠;刘洪;李腾;张凯;
自愈控制作为智能配电网的"免疫系统",是智能配电网最重要的特征。首先阐述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主要解决的问题及其作用,然后分析自愈控制的功能定位和包括电网在线监测技术、高级测量技术(AM)I、配电网快速仿真与模拟技术(FSM)、高级配电自动化技术(ADA)、配电网重构技术和微电网技术等在内的技术需求,最后阐明了自愈控制的功能、软硬件的体系架构及其依托的通信技术。指明了自愈控制的发展方向和技术依托,是未来智能配电网发展的重点领域。
2013年05期 v.25;No.118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17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55 ] - 邓丰强;吕飞鹏;廖小君;张新峰;张向亮;
运行方式灵活多变的现代互联电网对继电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电网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和校核相似的特点,结合保护整定思路,提出了考虑系统运行方式的继电保护在线智能校核。首先,结合风险理论和连锁故障理论评估保护重要度,根据重要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在线校核保护定值;其次,对于不满足"4性"要求的保护定值,根据其运行方式集进行修订,而满足"4性"要求的保护定值则无需修订。实现了保护定值的在线智能校核,对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13年05期 v.25;No.118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95 ] - 李志奇;吕林;张燃;
由于微网内部分布式电源以及负荷的随机性较大,其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也较大,在运行时,可靠性水平是一个不可忽略因素。以停电损失期望ECOST(expected customer interruption cos)t作为可靠性评估指标,将其加入目标函数中,建立了含实际约束的多目标经济运行优化模型,并考虑风能、太阳能以及负荷的随机性,通过转换为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运用随机模拟粒子群算法PSO(particle swarm optimazation)和改进的隶属度决策方法进行求解。算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以尽量小的经济损失达到较高的可靠性和环境保护的效果,实现了节能发电调度。
2013年05期 v.25;No.118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77 ] - 薛畅;王建赜;纪延超;江滨浩;
为使输出波形的某一性能指标达到最优,在特定消谐技术的基础上提出4种优化脉宽调制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方法。以双极型PWM波为例,以优化总谐波畸变率THD(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为目标详述了其数学模型和计算步骤,并给出部分算例。为保证迭代的收敛性,提出一种逐步计算初始值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优化方法具有良好的谐波抑制效果和收敛性,相比于传统的特性消谐技术,在相同开关频率下生成波形的质量更高,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2013年05期 v.25;No.118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7 ] - 甄佳宁;陈益广;王颖;
针对双感应馈风力发电机低电压穿越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转子侧变流器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采用基于定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方法,对转子稳态励磁电流添加补偿量,得到新的转子电流励磁给定值,抵消了定子磁链直流分量和负序分量对转子电流的部分影响,并能够有效地抑制双馈感应发电机转子过电流,增强了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的低电压穿越能力。Matlab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013年05期 v.25;No.118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78 ] - 张磐;张艳霞;宣文博;张宏远;田斌宾;
继电保护装置的动态特性对智能变电站的稳定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开发了一种针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动态特性的仿真系统,从智能变电站的配置描述文件SCD和故障录波文件中读入所需信息,对不同频率采样数据进行频率转换和统一后,通过预设的或自定义的动作方程和动作特性来模拟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过程,以直观的可视化图形再现保护从正常到故障切除的动态全过程。该系统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展性,既适用于智能变电站再现故障期间的保护动态特性,又适用于新原理保护装置的开发。
2013年05期 v.25;No.118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76 ] - 黎祚;周步祥;李君;林楠;李阳;刘金华;
针对传统负荷预测综合模型的缺陷,将权重标度法的思维应用于负荷预测来构造能够弥补对应缺陷的新综合模型。通过建立标度判断矩阵与权重矩阵,利用标度判断矩阵同权重矩阵之间的联系,采取对数最小二乘法求解权重矩阵从而得到单一预测模型的权重,进而通过权重比例得出该模型的预测结果。阐述了新模型的思路和理论,并通过在实例电网中的计算和应用,验证了该模型同单一预测模型以及传统综合模型相比,能够有效地提高负荷预测精度。
2013年05期 v.25;No.118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0 ] - 张国军;张强;于欢欢;
为了解决小系统电网漏电故障存在故障信号微弱、检测困难的问题,提高小系统电网漏电保护的灵敏性,提出了应用可编程增益放大器对信号进行自适应增益调整,以Atmega64单片机作为微控制器,采用零序功率算法作为选线判据,设计并制作漏电故障选线装置,在实验室建立电力系统进行漏电实验。根据测试数据显示,应用可编程增益放大器对提高小系统电网漏电故障选线的灵敏性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2013年05期 v.25;No.118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3 ] - 杨培宏;刘文颖;魏毅立;张继红;刘斌;
利用广域测量系统WAMS信号设计了一种广域自适应阻尼控制器WAADC,以提高互联电网区域振荡阻尼。利用聚合经验模态分解EMMD方法精确地在线辨识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并有效地抑制了低频振荡模态的混叠。根据在线辨识结果提出了一种模糊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实时整定电力系统中电力系统稳定器PSS的参数,从而在不同的运行方式下都能提供最佳的阻尼,抑制系统的低频振荡。仿真结果表明,该WAADC能提高互联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
2013年05期 v.25;No.118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0 ] - 冉启阳;张定宇;郑航;
控制参数影响着控制器的性能,而采用传统方法对配网静止同步补偿器(D-STATCOM)的PI控制参数进行整定难以获得良好的调节和控制效果。从平衡算法的全局搜索与局部搜索能力角度出发,结合椭圆变化特性来选择惯性权重,提出了改进非线性惯性权重粒子群算法(ELWPSO),以实现D-STATCOM电压环PI参数的优化。搭建的Matlab模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所需调整的参数少,收敛速度快,且易于实现,D-STATCOM控制器获得了良好的动态性能。
2013年05期 v.25;No.118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62 ] - 付兵彬;贾春蓉;杨昌海;张中丹;
为保证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结果的准确性,开展了光伏发电参数的辨识研究。针对光伏发电系统,从光伏阵列及并网逆变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光伏模型输出的关键参数,应用递推最小二乘法制定了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参数辨识方法,并利用光伏实测数据进行了光伏电池及光伏逆变器的参数辨识,最终得到一组较为准确的光伏发电系统参数。最后将解析计算、系统辨识下的仿真输出与光伏实测输出进行了对比,验证了光伏发电系统参数方法及结果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配电网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问题奠定基础。
2013年05期 v.25;No.118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8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93 ] - 范雪峰;夏懿;贾春蓉;宋汶秦;
针对城网和农网的不同负荷情况,构建典型配电网结构,在分布式电源接入技术相关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分布式发电系统接入的静态电压稳定的仿真计算,对分布式电源接入后对配电网的影响进行分析;从提升有利影响的角度出发,提出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限制条件及优选策略。研究表明,在配电网中引入适当容量的分布式电源对整个配电网电压稳定性不会产生影响,反而可以有效减少电力传输时功率的损耗以及由配网升级带来的费用,提高供电可靠性。
2013年05期 v.25;No.118 12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0 ] - 赵武清;林跃晓;刘玮;田艳华;
为提高规划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实用性和及时性,利用信息化技术建设统一、实用的规划信息系统,覆盖规划项目储备库、规划任务、规划专题研究项目、前期项目、规划基础数据和规划成果等管理业务环节,实现规划业务各项工作的一体化和精益化管理,规范化规划工作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实现跨业务、跨层级信息的有效集成,为电网公司规划相关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本系统的建设使用,为基本的日常规划工作提供便利,帮助规划人员理清思路,提高工作效率,获得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013年05期 v.25;No.118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1 ] - 顾辰方;马宏忠;钱康;
为了研究电气化机车运行中公共电网的电能质量,依次对电气化铁路的牵引网、牵引变电站、AT所和电力机车建立了仿真模型。基于扩展Prony法,利用数学形态学滤波器滤除周期性脉冲噪声,并对信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数学形态学滤波的扩展Prony法能够很好地克服自身对噪声敏感的缺陷。
2013年05期 v.25;No.118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7 ] - 曾令全;吴昊华;刘琳琳;潘英吉;
传统遗传算法(GA)自身存在早熟收敛、随机漫游和退化等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得该算法在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无功优化应用中受到限制。将人工免疫系统中抗体多样性等特点融入到遗传算法中,形成改进免疫遗传算法(IGA)。采用保优抗体中的免疫疫苗,接种最佳基因的新方法,加快了计算速度,克服了早熟现象。将IGA应用于含分布式发电的IEEE-33节点和IEEE-57节点系统的无功优化计算,结果表明,IGA的收敛速度和目标函数均优于遗传算法,电压得到了改善。
2013年05期 v.25;No.118 138-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72 ] - 任涛;张杰;唐剑钊;马雅青;敬华兵;肖泉华;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直流输电系统(MMC-HVDC)起动时需要对换流器中的模块电容器采取合适的预充电策略以限制其过充电流和过充电压,并将电容器电压较快地充电到额定值。在研究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拓扑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MMC中子模块电容器的充电特点,根据IGBT的工作状态,提出了IGBT不可控和IGBT可控的两个阶段对子模块电容进行预充电的策略,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充电方法是正确的,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3年05期 v.25;No.118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70 ] - 周晓燕;刘天琪;
针对风光资源都比较丰富的北方某试点乡的实际气象数据和负荷数据,基于可再生能源混合优化模型HOMER(hybrid optimization model for electric renewables)设计软件平台,建立并优化了风光蓄发电系统、独立柴油发电机系统及二者的混合系统3种孤网模型。在满足各项约束、负荷可靠供电及各微电源成本的基础上,将环境保护、社会效益以及用户效益分别对应量化为排污惩罚成本、容量短缺成本和实际停电率等指标。以最小上述指标为目标进行综合评估,对比了3种不同规划方案的利弊,从而得出了适合该地区的最优方案。
2013年05期 v.25;No.118 149-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7 ] - 夏榆杭;滕欢;姚崇固;
为了对电网进行调度关系的转移,给出了一种将其划分为不同区域进行调度关系转移的方法,并建立了合理的区域电网调度关系转移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出主观和客观权重,得到其综合权重集,再利用接近理想点法计算出各个分区电网适合进行调度关系转移的顺序。以某省电网为算例,首先对其分区,得到了9个区域电网,再进行相应的综合评价,所得的结果与实际操作中进行调度模式优化相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2013年05期 v.25;No.118 156-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0 ] - 张勤;周步祥;林楠;聂雅卓;
对线损率预测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灰色模型与神经网络组合的方法对线损率进行预测。首先用GM(1,1)建模对线损率的变化趋势分析计算,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与线损率相关的因素,确定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建立线损率预测的3层BP网络模型;然后采用GM(1,1)和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模型得到线损率的最终预测结果;最后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证明所提方法提高了线损率预测的精度。
2013年05期 v.25;No.118 162-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66 ]